首页

脚下的狗

时间:2025-05-30 04:00:41 作者:河南网络普法新实践:当司法遇上“黑科技”与“老典故” 浏览量:51315

  中国日报网5月28日电(记者 万月英)5月27日,2025年“全国网络普法行·河南站”活动在郑州启动。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各行各业的今天,河南省以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郑州片区人民法院(以下简称“郑州自贸区法院”)为试验田,正探索一条“技术赋能+文化浸润”的网络普法新路径。从AI生成普法短剧到以列子寓言打造的诉讼文化街;从“一键生成诉状”到“云端法律夜读”,司法服务不再局限于庄严肃穆的法庭,而是以更亲民的姿态融入百姓生活,让法律知识在创新表达中“活”起来,真正“飞入寻常百姓家”。

  技术破壁:从“写作题”到“填空题”的司法便民革命

  “以前写诉状像写作文,现在就像填表格!”看着打印好的起诉状,冯先生高兴地说:“现在法院这些智能设备真是太方便了!”在郑州自贸区法院,当事人通过自助终端输入关键信息,系统便能自动生成规范诉状。这一变化的背后,是司法服务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。该院针对11类高频民事案件开发的“E填单自助终端及诉状智能生成终端”,将专业法律文书撰写简化为“填空题”,配合“无纸化立案”“云端协同”等举措,既降低了群众诉讼门槛,也提升了司法效率,真正实现了“自助立、网上立、就近立”的便民目标。

  普法领域的AI技术应用

  法院通过大数据抓取社会关注的法律热点,并利用AI自动生成剧情脚本、建模动画,最终制作出兼具专业性和趣味性的普法短剧。相比传统拍摄模式,AI技术让制作周期显著缩短,成本明显降低,内容产出效率成倍提升。这些短剧在抖音、郑州市政务服务平台“郑好学”栏目等平台广泛传播,实现了法律知识的"精准速达"。

  文化赋能:从“列子寓言”到“现代调解”的智慧传承

  在诉讼服务文化街,“愚公移山”的浮雕与“疑邻盗斧”的互动展板相映成趣。郑州自贸区法院巧妙地挖掘了列子文化中的法治基因,用“移山精神”诠释司法韧性,以“鸥鹭忘机”隐喻诚信原则,将传统文化符号转化为调解工作的精神坐标。

  这种文化浸润不仅停留在视觉层面,更渗透到纠纷化解机制中。例如,调解员借鉴“两小儿辩日”的思辨智慧,引导当事人换位思考;执行干警以“夸父追日”的典故激励团队攻坚“执行难案件”。文化叙事与法律实务的融合,让冰冷的条文多了温度,也让群众更易理解司法背后的价值导向。

  双向互动:从“单向输出”到“全民参与”的普法生态

  网络普法的生命力在于互动。郑州自贸区法院的“明理夜读”栏目开辟了“听众点题+法官答疑”模式,观众通过在62期音频节目下方的评论区或者后台留言等方式提出法律问题,法院干警们会定期整理并针对性回答,使普法从“我说你听”升级为“你问我答”。

  2025年1月到4月,该院共受理各类案件30488件,结案68265件,员额法官人均受案和结案量均居全省首位。河南正为全国网络普法提供一份“既有科技范儿,又有人文味儿”的样本。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李强在江西检查指导防汛工作时强调 强化风险意识 坚持防患未然 毫不松懈做好防汛抢险救灾各项工作

“我们通过搭载飞船将白莲种子送进太空,等这批种子返回地面后,我们会对每一粒‘太空莲子’进行单独培育,从中选取出拥有高产量、长花期或者其他优秀特点的新品种‘太空莲’。”广昌县白莲产业发展中心高级农艺师郑兴汶博士告诉记者,中心培养的“太空莲36号”具有产量高、品质优,经济效益突出的特点,是我国子莲栽培的当家品种。

“十一”假期 宁夏沙湖景区游人如织

中国海油正为“深海一号”二期项目如期建成做准备。项目投产后,可使“深海一号”大气田整体高峰年产量由30亿立方米提升至45亿立方米,进一步提高深水油气资源在中国油气产量中的占比。(完)

人造肉国标将出台

央视网消息:11月25日,中共中央办公厅、国务院办公厅公布《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行动方案》,进一步建立全链条粮食节约、反食品浪费常态化机制。

绘就世界现代化新图景

项目工程负责人 李彦:“启帆19号”可以抵御9级海风,具有全球最强的定位作业能力,能够满足我国所有海上风电场的电缆和通信光缆敷设需求,能够有效提升我国海洋输电装备和技术水平。

最新UTD全球商学院科研百强榜“出炉”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排名上升6位

未来一周,南方地区持续高温天气。预计,9月6日白天,安徽中南部、江苏南部、湖北中南部、湖南中北部、江西中北部、浙江中西部、福建西北部、四川东部、重庆中西部和北部、广西西北部等地有35~36℃高温天气,其中,安徽南部、湖北东部和南部、湖南中北部、江西中北部、浙江中西部、四川东部、重庆中西部和北部等地部分地区最高气温37~39℃。中央气象台9月6日06时继续发布高温黄色预警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